“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内著名高校和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项竞赛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竞赛题词。苏步青、钱三强、费孝通、卢嘉锡、朱光亚、周光召等许多著名科学家纷纷寄语竞赛活动。

     自1989年以来,“挑战杯”竞赛规模发展到包括全国所有重点高校在内的1000多所内地高校,以及港澳台、新加坡的20多所高校,先后共有200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加了此项赛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复旦大学先后成功举办了前九届赛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跨世纪的创新人才,并日渐成为我国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展示主办高校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将邀请全世界的青年大学生共襄盛会,使“挑战杯”走向世界。

     “挑战杯”竞赛作为一项综合性、全国性的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教学水平和师生的科研水平,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导向和理念,体现了我国青年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受到了社会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主战略的深入实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挑战杯”赛事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成为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历届获奖者中产生了一大批卓有成绩的青年学者和学科带头人。

     更重要的是,“挑战杯”赛事培育和造就了从大学生个体到所在高校,从一所大学到一个省市再覆盖全国的青年学子课外学术创新实践体系,17年来,200多万大学生得以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一创新的舞台上,关注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运用新方法、创造新成果。与之相适应,各省市主管部门和高校则将“挑战杯”赛事构筑为创新教育的系统工程,搭建起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的组织保障体系,以国家、城市及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项目推介、成果转化体系,对学生创新能力和项目的综合评估体系。这些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建设、为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开展全面素质教育,提升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挑战杯”更是青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交流的一场盛会,每届比赛都有近两千件作品参与竞技,科技成果转让额最高突破一亿元人民币。